广东专插本政治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契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宣布过《全世界调和》一文,最早提出“调和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利思想,提出的未来调和社会形式的详细想象是( )
A.自在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在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档阶段
2.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着眼点是( )
A.处理执政才能建造的关键问题
B.处理公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
C.处理新世纪、新阶段的不调和问题
D.处理中国经济增加和社会开展的可继续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科学定位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调和社会
B.全面建造小康社会的调和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调和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途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公民一起建造、一起享有的调和社会
4.科学开展观的主题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主题是()
A.科学开展B.以人为本
C.和平正义D.改进民生
5.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首要价值方针或核心价值是( )
A.民主法治B.自在民主
C.公平正义D.社会安稳
6.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底子标志是( )
A.安靖有序B.社会安靖
C.开展有序D.秩序杰出
7.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以人为本 B.一起富裕
C.民主法治 D.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
A.科学开展 B.诚意和睦
C.充满活力 D.民主法治
9.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首要动力是( )
A.人和自然调和共处 B.社会安靖
C.民主法治 D.变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重要确保是(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开展 D.社会安稳
11.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
A.经济开展 B.正确处理变革开展安稳的联系
C.一起富裕 D.增强社会活力
12.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气是( )
A.党的领导 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一起建造
C.各族公民 D.各阶层民众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契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说话的论述,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科学内在、首要内容和底子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和睦、充满活力
C.自在美好、互助合作D.安靖有序、人与自然调和共处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内在之一,民主法治便是( )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沛发扬B.各方面活跃因素得到广泛调集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实在落实D.政治参与得到进一步扩展
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内在之一,公平正义便是( )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公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底子利益得到实在确保D.社会公平缓正义得到实在保护与完成
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内在之一,充满活力便是使全部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发明愿望得到尊重B.发明活动得到支持
C.发明成果得到必定D.发明才能得到发挥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内在之一,安靖有序便是( )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办理完善、社会秩序杰出
C.公民群众休养生息D.社会坚持安靖团结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内在之一,人与自然调和共处便是( )
A.生产开展B.日子富裕
C.生命健康D.生态杰出
7.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与全面建造小康社会,是建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
A.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是全面建造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造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造小康社会阶段,构建调和社会是一项重大的实际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在完成全面建造小康社会的伟大方针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调和社会长期斗争
D.构建调和社会贯穿于建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
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调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本质属性B.底子特征
C.底子要求D.底子意图
9.十六届六中全会清晰了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科学定位,着重我们构建调和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途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公民( )
A.一起建造的调和社会B.一起享有的调和社会
C.一起规划的调和社会D.一起追求的调和社会
10.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重大意义首要是指( )
A.建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知道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开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习惯新形势、应对新应战的迫切需求
D.稳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完成全面建造小康社会方针的重要确保
11.党的十七大着重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调和社会建造,提出六大民生问题,而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调和社会建造的相关方针和任务概括为()
A.现代国民教育系统更加完善,终身教育系统底子构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立异人才培养水平明显进步
B.社会工作更加充沛;掩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确保系统底子树立,人人享有底子日子确保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底子构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肯定贫困现象底子消除
D.人人享有底子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办理系统更加健全
12.党的十七大陈述清晰指出,社会建造与公民美好健康休戚相关。调和社会建造要以确保和改进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公民()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D.住有所居
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确保系统的总要求是()
A.坚持广掩盖、保底子、多层次、可继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底子养老、底子医疗、最低日子确保制度为重点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D.加快树立掩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确保系统
14.加快树立掩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确保系统的首要措施有()
A.完善底子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树立乡村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底子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日子确保制度
C.开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活跃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效果
D.采纳多种方式充实社会确保基金,完成保值增值;把处理住房问题放在重要方位,加快树立习惯全体居民需求的多层次住房确保系统,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
15.树立底子医疗卫生制度,处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步全民健康水平,完成人人享有底子医疗服务的方针。总的准则和要求是()
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乡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施政事分隔、管办分隔、医药分隔、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隔,强化政府职责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C.鼓舞社会参与,建造掩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疗服务系统、医疗确保系统、药品供应确保系统
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利、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6.构建调和社会,加强社会办理要构成相应的社会办理局面,即( )
A.党委领导B.政府担任
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清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层和阶层对立的资产阶层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在开展是全部人的自在开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在人联合体”的表述,无疑是指高档的调和社会。
2.B
3.D【解析】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权威提法,提醒了调和社会建造的底子路途、领导核心、实践主体和底子意图,底子意图是“全体公民同享”。
4.B【解析】主题是以人为本。
5.C【解析】保护和完成社会公平缓正义,触及最广大公民的底子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调和社会便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核心价值。
6.A【解析】调和社会,首先要安靖;但只有安靖还达不到调和的层次;安靖和有序有机结合,才能构成调和。
7.A8.A9.D10.A11.B12.B
二、选择题Ⅱ
1.ABD【解析】社会主义调和社会的底子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和睦、充满活力、安靖有序、人与自然调和共处。
2.ABC【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3.AB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4.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5.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6.AB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7.ABC【解析】D项触及调和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联系,所以只选触及全面小康与调和社会相互联系的A、B、C项。
8.ABC【解析】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社会调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公民美好的重要确保,尤其是“本质属性”的新判断,为构建调和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知道进一步深化。B、C项是由A项引申而来,但调和自身不是意图,意图是公民的底子利益,所以D项不选。
9.AB【解析】A、B两项是文件的规范提法。
10.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年2月在省部级首要领导干部进步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才能专题研讨班上的说话内容。
11.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表述。
12.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表述。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
- 他们喜欢的文章
- 2015高考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