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翻译]清江引·托咏-作者宋方壶

日期:2014-07-12 来源:宋方壶 点击
元 宋方壶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⑵,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⑶,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⑷。

[注释解释]

  ⑴托咏:以物寓志,托物咏怀。⑵剔秃圞(luán):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

  ⑶是必:一定要。

  ⑷底:同“的”。者:语尾助词。

  鉴赏
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写一个少女对着天上圆圆的明月,诉说心底的祝愿:愿天下有情人都像明月一样团团圆圆。古人诗、词、曲中常有对月拜祝和把酒发愿的描写,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中即有对月祝愿的情节,与这首小令有相近的意境。

  曲子开头的“剔秃圞”是元曲中较为常见的语汇,用作圆的形容词。“拜了低低说”一句,颇有情致,发自内心的祝愿,全在一片虔诚,低声的叨念,已将心迹与神态全然勾画出来。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两字,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当事人那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休着些儿缺”,永远不让圆月有一点儿缺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唯其不情,方见真情。末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很有分量,足以收束全曲。《西厢记》中,红娘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时概况全剧主题的一句名言。这里的“都似你者”,正扣托月咏怀的题目,似月之常圆,正是对“如花美眷”的祝愿。“天下有情底”,范围很广,在情感的深厚之外更增添了博大的内涵。

  这支小令所用的几乎是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使人似乎听到少女的娓娓诉说,颇具元曲的特有风采,充分体现了作品作为“曲子”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 ‘方壶’也”。因得名。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参见《清江贝先生集》中《方壶记》)

(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s://www.sczsxx.com/html/read/gushi/201407123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