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综历史训练题18

日期:2015-02-15 来源: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
历史试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面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解析: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由关键信息“土庄茶号”“洋庄茶号”“洋行”可判断,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以外销为主,故C正确。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在“完全”一词。
  2.(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解析:C 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商定而后答价”“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
  3.《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解析:C 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由此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4.1896年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解析:C 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清政府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年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5.“窍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解析:D 从材料信息“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旨在与洋商争夺市场,最终改变“弱之势”。即兴办民用工业,抵制洋货,夺回利权,实现富强。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6.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以上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中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
  B.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
  C.中国海军将士英勇善战
  D.自造战舰性能优于外购战舰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理解能力。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材料中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表明中国制造的战舰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洋务运动对技术人才的培养,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相悖;C项材料无体现;“其性能不亚于……”并不等于“优于”,D项错误。
  7.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解析:A 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的轮船公司,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史观的顺序是(  )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解析:B 通过“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可知甲是近代化史观;通过“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可知乙是革命史观;通过“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丙是全球史观;通过“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可知丁是社会史观。正确答案为B。
  9.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解析:A 注意题干中时间是1900~1911年,为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排除C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在其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A项。
  10.(2013年北京文综,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D 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洋纱不仅在通商口岸使用,而且在沿江的内陆地区也大量使用,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判断,当时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但绝对不是“萎缩”,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对棉纱的需求大增,从而出现了材料描述的情景,D项正确。
  11.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
  ①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②政府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可用排除法,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的时期,③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即可。“因爱国运动之激昂”,说明①正确,“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说明②正确,“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说明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 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
  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中“统制经济”“个人主义”来说明主张的不同之处,再从材料一中“急起直追”“寥寥无几”“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和材料二中“人类本性”“(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市场”等信息分别概括理由,最后结合“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时代背景。第(2)问措施从材料中可知直接由政府经营,效果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第(3)问实质应从题干中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来说明,并从二者的关系谈启示。
  历史题答案:(1)张的主张: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唐的主张: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理由:“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
  (2)措施:政府直接经营(或重点支持)工矿企业。
  效果: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和物资保障;民营企业遭到官僚资本挤压,陷于困境。
  (3)实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争。
  启示: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政府干预,培育正义、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
  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第(1)问,注意“据材料一”的限制词,从工业、教育、公益等角度归纳。第(2)问,“出发点”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分析;“思潮”结合所学解答即可。第(3)问,实际要求回答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贡献,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等角度回答即可。
  历史题答案:(1)贡献: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2)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思潮:实业救国。
  (3)论点: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承担者。
  论证:①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兴办实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的进程。②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法制,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运动。③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反对迷信、愚昧,宣传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武器;发展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s://www.sczsxx.com/html/gaokaoziyuan/wenzong/2015/0215/2015wzlst18.html)

  特别说明:招生考试网【www.sczsxx.com】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