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话说三件事 缅怀周恩来

日期:2014-09-11 来源: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作为一代伟人,周恩来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可以说,他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的一个缩影。周恩来从1927年起就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留下了无穷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现摘述周恩来鲜为人知的三件事,以示自己深切的纪念。

  一、西安事变:大爱无边息众怒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当时东北军内要求处决蒋介石的呼声很高。很多人对我党提出的“不杀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不理解,有的人还扬言要闹事。

  一天,周恩来被邀请前往王曲军官学校赴会。周恩来单身一人来到该校,见军官们全副武装,横眉立目,怒气冲冲。他从容地登上礼堂讲台。台下有人大声问:“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周恩来没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接过话茬儿说:“这个问题提得好!”随即,青年军官们把心中要说的话全倒了出来:“不杀他,捉他干什么?”“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直到大家把话几乎说尽时,周恩来才大声地说:“要杀,这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令全场的人都怔住了。

  周恩来没有继续讲杀不杀的问题,话锋一转,讲开了“西安事变”以后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讲完了形势之后,很自然地回到了原来的话题,他说:“诸位,在这种形势下,是杀好呢,还是不杀好呢?杀了一个蒋介石,就会出来何介石、李介石这一类人。这个何介石呀,他一上台,就会公开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来进攻西安;内战就会继续,中国就会灭亡。如果不杀呢,现在蒋介石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逼他抗日。前一段时间,何应钦不是派飞机轰炸西安吗?我们逼蒋介石写了个条子,这几天不是安宁了吗?看来蒋介石多少还有点用处,所以还是不杀得好!”

  有个军官问:“你们共产党一向是主张反蒋抗日的,为什么现在变了?”“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和蒋介石打了10年仗,势不两立。为什么不趁机报仇,处置了他是吗?”周恩来温和地反问。“对,就是这个意思。”“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周恩来用深沉的语调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36口人,除了他,35口人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很惨啊!他的这个仇够深的了吧?可是,这次他还是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来说,民族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时全场的人都感动了,随之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重庆谈判:“一人打败国民党”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一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于是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经过几十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期间,从国民党政府到民主党派和各界名流,宴请不断。每次宴会上,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主席敬酒。毛泽东喝酒不行,便打趣地说,愿和任何人比吃辣子。因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紧贴毛泽东而坐。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有着迷人的魅力,他常以酒调节、活跃气氛,增强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并且使在场的各类人物所折服。谈话时他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他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前面,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与民主党派等人喝酒还好些,与国民党官员干杯简直就是在打仗。像张治中这样真心敬毛泽东的还好,其他军统人物便不能不格外提防。周恩来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酒酣之后,他愈显神采奕奕,机敏过人,又不乏诚恳待人。有个背照相机的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回到红岩办事处时,周恩来的秘书明显地闻出了他呼出的酒气,便心疼地小声问:“周副主席,您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他只要喝半杯您就可以少喝三四杯啊。”“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周恩来只耳语一般地喃喃了一声。

  三、中日建交:心似巨岩碎大涛

  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为恢复日中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23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战后日本首相首次访华。田中角荣访华,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党政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中日双方经过4天认真坦率而富有成效的谈判,9月29日上午10时18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了《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从此,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正式与我国建交,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29日中午1时许,周恩来总理陪同田中角荣飞往上海访问,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晚,在上海的宴会上,周恩来流露出近些年来少有的喜悦,举起酒杯频频向客人们祝酒。在这建交日之夜,他也动了感情。他与田中角荣、大平碰杯的时候,说:“我真希望同你们通宵畅饮啊!但是,我还必须为你们的下次访问留有余地。”田中角荣素不嗜酒,就是喝两口啤酒都要脸红,但听了周恩来真挚动情的话语,他深为周恩来这多日来交往中,一贯的诚挚迷人的外交风度所折服。于是,心中也难以抑制住激动,想到自己刚刚就任首相两个多月,就顺应潮流、顺应民心,顶住右翼的威胁,亲手完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业,来之不易啊!他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向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祝酒,也特别向大平、二阶堂进等日本官员祝酒,竟一连喝了好几杯茅台。大平悄悄告诉周恩来,说:“我还没有见过首相离开座位去敬酒呢,这是首相破天荒第一次哟。”周恩来总理的政治家风度和人格魅力给日本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田中角荣曾经专门写诗,称赞周恩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作者简介:陈春云,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教科研中心科研部主任兼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学术委员,《新课程》编委,已发表历史专业论文及教辅文章300多篇,主编参编出版著作20多部,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等市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30多项,入选市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多次参加全市中考命题工作,擅长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研究,被誉为中考命题及教学法研究专家。

(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s://www.sczsxx.com/html/read/renwu/renwu211.html)

  特别说明:招生考试网【www.sczsxx.com】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